私募产品发行遇冷各方合力谋划长久之计
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市场一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存量博弈乃至减量博弈特征,私募产品发行遭遇“周期性冰点”。
如何从私募产品发行、销售角度,谋划出符合行业各方利益的长久之计?近期,中国证券报记者进行了深度调研,整体来看,投教引导、稳健使用衍生品工具以更好平滑产品净值、进一步推动各类股票策略产品的策略创新,成为了私募业内建议破解产品发行周期性波动“迷局”的三大关键。
左侧发行效果平平
“就今年股票策略私募产品的发行认购情况来看,市场是超预期的冷,特别是股票主观多头策略的发行曲线,除了开年两个月有过一波小高潮,全年几乎是一路向下,11月、12月更进一步下探。”上海某头部券商渠道人士在谈到今年证券私募产品的发行情况时,如此概括说。该渠道人士介绍,尽管全年量化指增和DMA等中性策略相对受到更多投资者欢迎,但从该机构及同业交流的信息来看,私募行业在A股全年持续震荡调整市况中的发行基调“共此凉热”,并没有随着指数的回落探底而迎来更多长线抄底资金的左侧布局,产品发行、持营的局部亮点也更多是跟随着“赚钱效应的指挥棒”顺流而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逐步受到投资者认可、收益率异军突起的量化DMA、小市值指增等“非主流量化策略”。
来自中基协及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更加直观地显示出了私募市场的寒意。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年内私募证券产品共计备案15253只,较去年同期的22371只,降幅达31.82%。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在今年前11个月备案的15253只私募证券产品中,股票策略产品有9174只,占比达到60.10%,这意味着今年来备案的产品中六成以上均为股票策略产品。
此外,第三方机构的监测还显示,由于今年来单一资产波动风险较大,多资产策略受到了投资者追捧,同期备案的多资产策略产品有2384只,占到今年来备案产品总量的15.60%。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由于与股市相关性低,今年也受到了投资者欢迎,同期共有1547只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备案,占比达到10.10%。
在量化私募产品的具体发行方面,知名量化私募蒙玺投资称,2023年以来,受市场行情等因素综合影响,量化私募产品发行情况波动较大;上半年量化产品发行热度较高,下半年在市场进一步震荡调整的同时,行业发行情况逐渐降温,年底则有所反弹。从产品类型来看,全年发行主要以量化多头产品为主,部分市场中性策略也相对较多。在量化指增策略中,随着小微盘股的持续走强,中小市值指增产品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情况也与近期小微盘股持续走强的行情不无关联。
引导投资者理性应对市场波动
对于前述私募产品临近年终之际的盘点,格上财富投研总监付饶给出了来自第三方销售机构的侧面解读。付饶说:“在今年的市场大环境下,投资者情绪整体比较冷,风险偏好偏低,特别是随着股票市场赚钱效应减少,投资者更多倾向于投资于稳健类产品、有赚钱机会的产品。”进一步从择时的角度来看,付饶认为,当前股票市场处于低位,下行空间不大,随着未来经济复苏,在当下投资于股票资产的性价反而比较高。投资者完全可以考虑逢低建仓或者以定投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对股票资产的配置。
另外,长期以来私募市场乃至整个基金市场始终存在着“热时狂热、冷时更冷”的周期性高峰与低谷,这直接导致在市场更蕴含长期投资机会时,新产品的发行反而少人问津。
万丰友方副总经理陈益和称,“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可谓是偏股型、股票策略类基金产品发行的“魔咒”,投资者的入市热情往往在行情高涨时被点燃,在市场遇冷风险释放时则选择撤出。今年乃至近两年股票私募产品发行数据持续走低,整体反映了投资者情绪的持续低迷。从过往的经验来看,选择在股市整体估值相对便宜、长期胜率偏高的情况下发行权益新产品,基于对行业和产业的研究,选择具备长期成长逻辑的投资方向,既有利于产品的健康持续运营,也能够对投资者形成一定的保护。
从投教引导和对投资者情绪的疏导角度来看,资产管理“不在朝夕之赢,而在长久之兴”。“投资者入市必然会面临净值波动,但波动本身不是风险,永久性的损失才是风险。我们始终建议投资者从自身实际出发,用长期的理念和规划来安排资产配置。”陈益和进一步表示。
在股票市场、资管行业处于周期性低谷时,私募管理人、渠道机构、投顾等如何更好引导投资者更好地在市场和行业的低点介入?蒙玺投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至少有三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强调多元化投资,提倡投资组合多样化,分散风险。具体而言,可以引导客户在不同资产类别或行业之间分配资金,以降低特定风险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例如,对于量化类的基金产品而言,如果私募投资者追求“稳稳的收益”,可以配置市场中性产品;如果投资者有一定抗风险能力,想要更高的超额收益,则可以配置指数增强类产品。
第二,强调长期主义投资理念。通过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教育和引导客户不要被短期波动影响投资决策,而是关注长期价值,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投资者避免短期冲动的投资决策,避免盲目跟风或情绪化操作。
第三,注重风险管理和止损策略。提醒投资者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设定适当止损点,避免情绪化交易和损失扩大。整体而言,该机构认为,在行情低谷时,私募机构、渠道机构引导投资者左侧进场,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情况、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以专业的投资知识和技巧帮助投资者理性应对市场波动。
推动私募产品策略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的调研采访中,业内人士屡屡提及衍生品工具使用及策略创新对于私募产品净值稳定、产品差异性竞争力的建设性提议。
作为从期货行业进入私募机构的基金经理,涌津投资创始人谢小勇以该机构过往几年的产品策略迭代为例表示,从过去三年多的运作情况来看,指数期权、个股期权、雪球等衍生品工具,对于公司偏主观多头的私募产品保险作用十分突出,不仅大大平滑了公司产品净值曲线的波动率,也显著提升了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传统或者说是经典的纯主观多头策略,在市场的宽幅波动中往往比较被动,甚至直白一点说,这部分管理人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谢小勇称。在他看来,商场如战场,在战场中,比拼的一大关键就是“武器工具”,股票市场也是同样。
从私募产品策略创新角度,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夏盛尹分析,对比海外欧美成熟市场,私募基金产品策略创新将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当私募产品能够提供独特的策略或投资方法时,通常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对于私募管理人和A股市场也将带来“双赢”。
对于私募产品的创新落地,一些私募机构也有进一步的深度思考。蒙玺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许多情况下,丰富多样的策略可以吸引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需求。就国内股票相关策略的私募产品而言,在策略创新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内外部难点。对于私募管理人自身而言,首先要做好风控与创新的平衡。新策略可能伴随着未知的风险,管理人需要在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其次,要在研发人才和技术支持上有充分的准备。从外部难点来看,私募机构要关注和了解相关限制与规范。渠道机构也需要提供足够的教育和培训,帮助投资者更好理解和接受新策略。该私募人士同时强调:“要解决这些难点,管理人需要与渠道机构等方面合作,加强沟通、协作与引导。”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